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我们今天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先生,向大家介绍《规划纲要》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发改委副主任高巍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树宝先生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包青春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张旗威先生介绍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张旗威:
建设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生动体现,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点强调了美丽中国建设,同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
从我省来看,持续深化生态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吉林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战略选择,是厚植优良生态环境优势、增强吉林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更是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的迫切需要。2023年9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安排部署美丽吉林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等20余个省直相关部门,历时一年,组织完成了《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于5月15日由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规划纲要》围绕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分3个阶段以“4 6”模式,对美丽吉林中长期建设进行了全面谋划、系统布局,全力描绘“白山松水、焕美吉林”的“吉美”画卷。
在总体目标方面,我们将以绿色优美、肥沃富饶、安全现代为总目标,分为3个阶段建设美丽吉林。第一阶段为2024年到2027年,聚焦深入攻坚、持续改善,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维护生态安全,到2027年,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在85%左右,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45.8%和45.22%,打造一批美丽吉林建设的实践样板。第二阶段为2028年到2030年,聚焦提质加速、跨越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多样性持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生态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美丽吉林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第三阶段为2031年到2035年,聚焦全面提升、示范引领,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持续性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基本建成。展望本世纪中叶,山清水秀、繁星闪烁、鸟语花香、虎啸鹤鸣常驻白山松水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吉林全面建成。
在先行示范方面,我们锚定争当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立足吉林生态资源优势,提出四大战略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进程中走在前列。一是全领域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并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力提升优良水体比例,稳定消除劣五类水体,率先实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二是高水平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突出科学利用,坚持种养结合,强化黑土地保护和分区分类整治修复,持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肥能力,全过程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三是高标准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统一有序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巩固吉林在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四是全方位畅通“两山”双向转化渠道。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着力推动生态与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绿色产能比重,推动“生态 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在重点任务方面,我们聚焦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按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原则,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提出六大样板建设,全方位展现亮丽吉林辽阔风光。一是绿色引领,建设低碳集约、动力强劲的转型发展样板。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增强吉林绿色竞争力。二是环境增彩,建设天蓝水碧、宁静宜居的美丽家园样板。深化山水生态基底和城乡发展建设互融互动,以更高标准守护好吉林蔚蓝天空、清澈河水、康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黑土强基,建设沃野千里、永续利用的土壤保护样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强化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四是安全筑底,建设命脉相连、持续稳定的生态安全样板。筑牢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决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五是“两山”推动,建设粮香果鲜、冰兴雪旺的生态振兴样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农特产品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冰雪资源价值转化提升,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山”转化新模式、新路径、新成效。六是多元共治,建设智慧高效、现代文明的环境治理样板。加快生态环境制度体系、监管执法、政策激励、数字赋能、全民共治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创新步伐,推动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向市场手段、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意识引领手段等多种治理模式转变。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组织编制《美丽吉林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职责分工,聚焦减污降碳协同、环境品质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确保《规划纲要》落地落实。同时,坚持“点面结合、多层推进”,分模式、分梯队组织开展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及美丽社区、美丽园区、美丽机关、美丽工厂、美丽学校等美丽细胞建设实践探索,研究推进美丽吉林建设成效考核及结果应用,以美丽吉林建设的实际成效全力助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吉林日报:加快美丽吉林建设,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规划纲要》提出的四大战略定位中,将全领域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列为首位。请问我省将如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张旗威:
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屡创新高,“吉林蓝”“松辽水”已经成为吉林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显著标识。美丽吉林建设离不开天蓝水净、绿草森林,在《规划纲要》中,我们将全领域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纳入四大战略定位,就是要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流域“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和固体废物及新污染物治理等举措,多层次、全链条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确保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厚植吉林全面振兴的绿色底色。
下一步工作中,生态环境厅将紧紧围绕守护美丽吉林幸福蓝天、魅力碧水、康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十大行动”。一是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行动。秋冬季聚焦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以供热燃煤污染治理、秸秆处置、扬尘精细化管理等为抓手,加强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夏季聚焦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污染治理,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二是实施秸秆全域禁烧行动。深入探索秸秆全域禁烧新模式,大力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周密组织秸秆残茬的科学处置。三是实施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以“两河一湖”为重点,持续实施“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精准治理。优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四是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速行动。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动,深入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五是实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推动长春和吉林两个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以点带面、以创促建,率先实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六是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强化”行动。推进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压实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责任,持续推进碳市场建设,加速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七是实施生态示范创建“提质扩面”行动。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八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质效提升”行动。用足用好“四项机制、八项制度”,确保督察整改问题长效长治。九是实施守护“白山松水”强化监督行动。常态化开展守卫“蔚蓝天空”“清澈河水”“一方净土”“良好生态”等专项执法,保持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十是实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行动。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同时,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全面推行“五大举措”。一是精准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紧扣“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构建“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强化“两高”项目源头控制,为大项目、好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若干措施》已经省委省政府审定,近期将印发执行。二是全力提升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完善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对重大项目超前介入、主动对接、跟踪服务、定期调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持续优化环评审批分级管理,健全环评、排污许可与执法监管联动机制。三是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实施包容审慎生态环境执法,构建“一次检查,覆盖多个任务”的监管执法模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诚信体系建设,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长效机制。四是多措并举助力企业蓬勃发展。持续开展环保专家进基层活动,“一企一策”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建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加强政银企合作。五是全面强化生态环境基础保障。加快环境监测网络布局,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科研成果总结推介,持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总之,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要素统筹、城乡融合,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领域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美丽吉林建设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凤凰网:《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请问我省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下一步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省发改委副主任 高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碳”工作,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构建完成碳达峰“1 6”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碳达峰行动三年来,我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2.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6.71%,降幅均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制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年度工作要点,会同相关部门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等“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建筑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绿色低碳转型,做好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
二是以更有力手段推进节能目标完成。制定年度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分解下达至各地区人民政府,强化目标责任管控。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执行节能法规标准情况和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优化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摸清全省重点领域和行业能效水平。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组织开展钢铁、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积极谋划储备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政策。
四是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扎实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积极推广节能低碳先进绿色技术,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会议,加强节能降碳先进经验交流。
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美丽吉林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吉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吉林广播电视台:《规划纲要》中,提出“高水平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措施和办法?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包青春:
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的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黑土地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方法,经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多年跟踪研判,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黑土地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2023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700多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建设高标准农田791.2万亩,居全国第三位;黑土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26.86g/kg,为我省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农业强省、生态强省战略,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协同并进,统筹推动“耕地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黑土地保护治理、农用地污染治理、盐碱化土壤改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6大工程,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上持续发力,打造沃野千里、永续利用的土壤保护样板。具体来说,主要采取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强化综合治理,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推动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提质扩面,计划到2025年达到4000万亩。大力推进现代化良田建设,抓住粮食生产命根子,因地制宜推广深松深翻、耕地轮作、种养循环等保护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培肥耕地地力。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突出示范引领。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充分发挥3个万亩级核心基地、30个千亩级辐射基地试验示范作用,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鲜活事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压紧砸实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从严从实抓好乡村振兴实绩督导考核等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黑土地保护利用责任,构建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格局。
四是强化执法监督,严守保护红线。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依法强化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联合有关部门协同开展专项监督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黑土资源违法行为,坚决守住黑土地保护红线。
中国新闻社:请问在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方面省自然资源厅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张树宝:
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扎实履行部门职责,全面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去年12月省级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市县两级规划全部完成审查,乡镇规划编制即将收口。加强空间统筹协调,将23部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安排空间布局,保障全省长远发展空间需求。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制定《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导则》,修订《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规划许可工作的意见》,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印发《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认定和重大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审查工作制度》,规范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
第二方面,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一是统筹实施国家“山水工程”。为筑牢我国东北森林带生态安全屏障,去年,我们申报了鸭绿江重要源流区“山水工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20亿元,开展了沿江岸线生态恢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修复治理国土面积96万亩。二是扎实推进国家“示范工程”。为解决我省多年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挖损压占、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等多种环境问题,指导辽源市、白山市江源区申报东辽河上游和长白山森林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个“历史矿山”示范工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6亿元,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3万亩。三是大力开展省级矿山修复工程。“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支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8个,预算资金达2.87亿元,治理面积4万余亩。上述几类项目实施后,可修复国土面积100余万亩。
第三方面,推动自然资源绿色发展。一是着力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聚焦有效支撑“四大集群”、培育“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吉林西部风力发电基地等27个绿色低碳项目及时落地。二是全力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勘查开采,尽量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严格执行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最低标准,已建成绿色矿山80个,加强对生产矿山的监管,督促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落实“边生产、边修复”义务。三是严格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2023年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47件,会同省公安厅联合挂牌督办5件盗挖黑土泥炭案件,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持续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美丽吉林建设,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筑牢全省生态安全底线。